close

Wedding Planner-中國企業蜂擁美國時報廣場 豪擲千金打廣告(圖)


 
 

  紐約時報廣場百老匯街與第七大道切割出來的“三角地”,它還有另一個響亮的名字,“世界的十字路口”。曾有統計, 時報廣場戶外廣告牌集中的地區,南北向從第41大街延伸到第53大街,東西向從第6到第8大道,為廣告市場創造瞭近30萬個就業機會,高密度的廣告牌擠滿瞭幾座大廈,幾乎成為全球商業世界的縮影。

  現在,人們發現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登上瞭這個頂級公司雲集的競技場。

  2011年美國東部時間8月1日上午,五糧液的形象宣傳片在紐約亮相。最近,格力電器又在這裡掀起瞭一輪更猛烈的廣告攻勢,每天160次的最高播出頻率,連續5年的播出時間,使其成為迄今在紐約時報廣場投放力度最大、形象片播出時間最長的中國企業。近日,我們采訪瞭這些站在“世界十字路口”的中國公司,他們的雄心是否正開啟中國品牌新的大航海時代?

  眼球效應 “讓對手眼紅”

  有人形容置身紐約時報廣場的感受猶如掉進瞭“萬花筒”,“被人流、車流滾動著的同時,廣告猶如四面楚歌,你聽不聽,看不看它都‘壓迫著’你沒商量!”

  “各大企業對‘世界十字路口’有限廣告資源的爭奪都是相當激烈的。”五糧液公司的相關負責人說。去年8月,時報廣場出現瞭五糧液與可口可樂“同臺”的場景。五糧液選擇瞭新華社在這一地區承租的廣告牌,這塊高約19米、寬約12米的液晶顯示屏位於韓國三星電子公司、美國可口可樂公司和韓國現代集團廣告屏的正上方。

  “這顯示出中國企業越來越重視品牌與宣傳,並試圖擺脫廉價代工廠的刻板印象。”海外媒體紛紛解讀中國企業的首度亮相。公司的一位人士告訴記者,這甚至引起瞭另一傢知名白酒企業的不滿。

  事實上,每一個登陸時報廣場的中國公司都能受到媒體和同行的高度關注。

  從腦白金到黃金搭檔,從“今年過節不收禮”到“花一樣錢補五樣”,史玉柱把史氏營銷路線搬到瞭紐約。巨人網絡斥資在紐約時報廣場購入多塊廣告屏,從美國東部時間4月9日開始播放其新網絡遊戲的廣告片。 巨人網絡總裁劉偉對晨報記者表示:“有統計數據顯示,紐約時報廣場每年吸引著4000萬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,很多企業甚至國傢都在利用這個特殊世界舞臺來樹立形象。《征途2S》在啟動全球化營銷之前,圈定瞭全球多個知名城市,最終評估紐約是最好的,能在很短時間內成為世界焦點,特別是在互聯網行業。雖然我們的主要目標用戶群在國內,但需要在全球范圍建立更大影響力。加上巨人網絡在紐交所上市,也可以樹立上市公司品牌。”

  除瞭“眼球”效應,對於制造企業而言,時報廣場的廣告牌則有更加現實的意義。珠海格力此次的形象片以介紹企業理念和空調產品為主,主題是“中國的格力,世界的格力”,時長30秒,播出頻率最高時為每天160次,最低時也達到瞭每天40次,初定連續播出5年。“我們是要在國外打出自主品牌。這是和我們的長期發展策略相配合的。”格力電器副總裁望靖東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。

  事實上,中國傢電企業的出口業務基本由OEM(代工)起步,然而,近兩年,在市場萎縮、成本上升“兩頭擠壓”之下,OEM的利潤已經日趨微薄,而且存在訂單不穩定的問題。直接面對海外消費者,成瞭很多公司最為迫切願望。

  去年6月,格力電器在美國加州成立分公司,宣佈正式進軍美國市場。望靖東告訴記者,與歐債危機陰霾下“看不清”的歐洲市場不同,美國市場卻是前景光明。“現在美國是我們最大的海外市場,去年一年銷售瞭100多萬臺。”為此,公司勢必要加大在美國市場的廣告投入,“以後,我們可能還會考慮在美國的廣播電視、報紙上做廣告,或者采取在影視作品中植入等等多種方式。”

  天價花費 “性價比很高”

  在時報廣場放置廣告牌已經成為企業實力和全球影響力的象征,但是,在寸土寸金的時報廣場做廣告要花多少錢?

  負責廣告出租的謝伍德戶外廣告公司以“商業機密”為由拒絕透露新華社為這塊廣告牌具體花瞭多少錢,而五糧液方面也不願意透露廣告花費的具體金額,“五糧液在紐約時報廣場進行廣告宣傳,並非傳言所說花費瞭重金。任何一個企業開展宣傳工作必然都將綜合考量其效果、性價比等多方面因素,當然五糧液也不例外。”五糧液相關負責人說。巨人和格力的工作人員也表示無法透露具體金額,但是“很合算”是這些公司共同的感受。“廣告位的性價比還是相當高。”五糧液工作人員稱,“從目前來看,廣告位對於提升五糧液在美國、歐美市場,乃至全球的影響力和美譽度都發揮瞭積極作用,我們對廣告投放的效果十分滿意。”

  按照慣例,時報廣場一塊普通的液晶屏,一個月租金達30萬-40萬美元。當然,根據投放時段,具體位置,不同載體,價格會有差異。廣告牌是否直接對著人流如織的地鐵出口,能不能上MTV的熱門節目《Total Request Live》,在新年慶典上是否能作為背景,都將決定廣告位的“身價”。一般來說,廣告主在電視和紙媒上投放廣告的周期為一兩個月,然而,時報廣場戶外廣告的廣告主們一般都會長達數年租下某個廣告位。“這麼長的時間攤薄下來,價格是合理的。”格力電器的工作人員表示,如果考慮到其巨大的輻射效果,這就更是一筆“合算的買賣”。

  有統計稱,時報廣場每年吸引的遊客相當於14%的美國人口,而在最繁忙的季節,每小時經過時報廣場的人數少說也有1.5萬人,而這些人會用他們的手機、攝像機等把時報廣場上的新鮮事拍下來,通過各種渠道傳播到瞭全球的各個角落,這讓這裡的廣告迅速增值,“人們一眼就能看出這是時報廣場,效果已經不局限在當地。”不過望靖東也指出,在時報廣場做廣告,品牌越具有影響力、在潛在的受眾中知名度越高,廣告的效果就越好。相反,小品牌在這裡則很容易被淹沒。

  在劉偉看來,國內企業對於在國外打廣告有時心懷畏懼。“之前國內品牌有勇氣走出去的還是偏少,希望史玉柱到美國打廣告的例子可以帶動更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去,多一些嘗試,到美國打廣告也沒有那麼難。”

  晨報記者 劉映花 陳瓊 孫雨

  相關鏈接

  三角地帶“對手”多

  在時報廣場做廣告的公司中,最著名的莫過於可口可樂公司,從19世紀30年代開始,可口可樂的廣告牌就矗立在Two Times Square大廈上,這塊高65英尺,重達55噸的廣告牌其間經過多次更換和翻新。在此期間,可口可樂發起瞭以生活風格(lifestyle)為主題的廣告,突出瞭產品在消費者生活中的重要性而不是產品本身的屬性。世界上最大的可口可樂瓶也在紐約時報廣場。這個20米高、13.7米寬的纖維玻璃瓶放置在兩座大樓間的霓虹燈廣告上。在電腦控制、馬達驅動下,瓶蓋會“啪”地一聲打開,同時一支粗大的吸管從瓶中伸出來。隨後瓶裡的可口可樂神秘消失。

  除瞭可口可樂,箭牌口香糖、AB啤酒和Planters果仁等品牌也都是十年以上的老主顧,隻不過它們的廣告牌位置經常更換。

  進入新千年,三星等崛起的韓國公司成為時報廣場的明星,除瞭租用時報廣場的廣告牌,一些公司還把這裡作為戰略性新產品發佈的場所。2010年,三星在時報廣場租下5個大型屏幕,連續不斷地播放3D電視機推介視頻,宣告自己成為全球歷史上第一傢正式推出3D電視產品的廠商。公司還聘請瞭36名街舞舞者分成6個小組,在紐約市內各處進行表演,宣傳三星電子推出3D電視機,CNN和CNBC等西方主要媒體齊聚現場,對發佈會進行瞭重點報道。

  2011年初,中國國傢形象廣告“人物篇”亮相紐約時報廣場戶外廣告屏,激發瞭世界主流媒體的集中關注,也引發瞭公眾的熱烈討論,為中美高層會晤創造瞭展開平等討論的良好氛圍。中國,成為時報廣場上又一個影響力巨大的“品牌”。此後,國內多個地區的形象廣告、旅遊廣告在紐約時報廣場廣告屏上接踵“登臺”。上海、成都、蘇州等均選擇紐約時報廣場做廣告。 晨報記者 劉映花

  專傢觀點

  北京市商業經濟學會秘書長賴陽

  “標王”未必長青

  中國企業站上“世界十字路口”,掙瞭眼球的同時,能否掙來真金白銀?

  北京市商業經濟學會秘書長賴陽接受本報采訪時稱,目前,中國公司在紐約時報廣場做廣告,就像央視標王的美國再現,更多的是彰顯實力,創造實際價值可能尚需時日。“我們現在看,很多昔日的央視標王現在連企業都沒有瞭。”他也指出,中國企業在品牌傳播思維的拓寬上與國際潮流還有差距。

  賴陽表示,廣告宣傳有兩種,一種是直接推動消費者購買,有針對性地進行廣告投放。比如可口可樂打造瞭年輕時尚的感覺,耐克則強調和明星零距離的概念,這些廣告都獲得瞭很好的反應。另一種是,在沒有進入的市場,進行企業形象實力的展示,“也就是起到告知一下的作用。”這樣的廣告投入較大,投放公司一般實力較強,但未必會帶來多麼直接的銷量,五糧液等公司在時報廣場的廣告應該屬於後者,距離市場價值的創造、獲得回報還很遠。

  而賴陽也指出,值得注意的是,現代企業的廣告宣傳、品牌推廣,已經呈現出新的趨勢,即“做窄眾,不做大眾。”也就是通過消費者口碑、互動等等帶動消費,國內的微博、國外的facebook、twitter等社交網站的流行推動瞭這種變化。

  “這種轉播方式影響效率非常高。曾經有一個公司,推出瞭在互聯網上通過3D技術,為顧客定制鞋子的業務,他們邀請一個在facebook擁有很多好友的美國小女孩,體驗、試穿他們的產品,並在網上進行展示,網站的訪問量一下子提高瞭一倍以上。”而在廣告的內容上,賴陽認為國際趨勢也是“輕實力展示,傾向親和消費者,貼近普通人的生活方式,進行親情、友情、誠信等價值觀的傳遞。”在這方面,如何學會“四兩撥千斤”,中國企業還應轉換思維。

 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

  歐美市場“難啃”

 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、研究員白明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,在全球金融危機的風暴中,不少外貿企業曾將戰略重心轉向國內,但隨著近期國內消費市場增速放緩,而美國等市場率先復蘇,企業海外擴張的沖動被重新激發起來。“目前,中國企業不惜花費重金在海外進行廣告投放,具有戰略眼光,值得肯定。”但他也表示,與新興市場相比,歐美市場是“難啃的硬骨頭”,在這些市場挖掘增量已經非常困難。

  “國傢和企業都認識到,外貿是不能放的。”白明稱,近年來一些外貿企業在發展國內市場的時候遇到瞭問題,“比如我國財政收入的增長要快於GDP的增速,老百姓手裡的收入增長難度還是較大的,購買力的增長也有限;在房地產、汽車消費之外沒有形成新的消費熱點;國內銷售渠道不暢等等。”他認為,目前,中國企業在海外市場進行品牌推廣,都面對信息不透明、不對稱等問題,但如果是出於企業戰略考慮,還是有必要的。

  不過,他也提醒企業,受金融危機影響,歐美市場的競爭相較以前更加激烈,增長空間有限,新進入這些市場面臨較大阻力。中小企業可以首先著眼新興市場。最新的外貿統計顯示,新興市場占中國出口的份額持續上升。東盟國傢經濟體占中國總出口的比例從7.0%擴大到瞭9.0%;而中國對拉丁美洲的出口增速在過去10年中平均達到33%,遠超過對其他地區23%的出口增速。

  晨報記者 劉映花
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Wedding Planner wedding planner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zongcuhui1 的頭像
    zongcuhui1

    zongcuhui1的部落格

    zongcuhui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